多元需求,多元教育,多元人才

时间:2019-09-16 16:05 来源: 东方教育网

 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 陈国璋

  进入新世纪,世界多极化、经济全球化、文化多样化、社会信息化,我们的国家从“文凭学历”步入“能力素质”的时代,教育综合改革进入深水区,普通中学在这环境中如何准确识变、科学应变、主动求变?特别是在普及攻坚、课程改革、高考综合改革三项重大改革同步推进的关键时期,在教育资源向中心城市聚集产生的“虹吸效应”圈层继续外扩的背景下,县域中学如何推进教育综合改革,让每个孩子都能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?这是县域普通中学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。

  “福建没有理由不把教育办好”,面对习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对福建教育提出的殷切期望,福建教育各界立即行动,地处闽南金三角的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(以下简称南一),也主动投入到教育综合改革的浪潮中,积极探索满足时代发展、人才成长等需求的多元育人模式,让学生今天在校的学习能适应明天社会发展的需要。

  

 

  时代召唤,沿革有道——“多元教育”的必然性

  南一,从硝烟弥漫的战火中走来,办学八秩,底蕴深厚。而今多元文化创新融合的教育新时代,提供了更丰富多元的资源,亟需更加多元的人才,呼唤着多元教育。南一积极应对面向未来的教育变革新形势。

  就时代特点来说, 经济全球化、全球一体化,教育需求也发生结构性变化,高质量、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日益增长。新时代教育,要为不同类型人才的发展和脱颖而出创造条件,要让具有不同优势智能和不同兴趣志向的学生都能平等地全面发展。这是南一发展的一大挑战,也是南一实践多元教育不可多得的机遇。

  就地域文化而言,多元文化交融,特色鲜明。南一所在地南安,古称武荣,有 1750 多年的历史,是闽越文化的重要发祥地,是“海丝”起点,中原文化、中外海洋文明与闽越文化在这里交互影响、碰撞融合,形成了具有多元特点的武荣文化。这里有欧阳詹“开八闽文化之先河”的改革气魄;李贽革故鼎新的开创精神;有民族英雄郑成功开拓拼搏的家国情怀;有海外侨胞敢为人先、勇闯天下的开拓进取精神,心系故土、乐善好施的爱国爱乡热情;还有爱拼敢闯、开拓创新的新时代南商企业精神。南安的悠久历史、多元文化积淀,是南一办学的丰富文化基础,也为南一“多元教育”提供了丰厚资源支撑。

  就南一办学沿革来看,一贯以人为本,育人至上。南一三迁校址,六易校名,无论是硝烟弥漫的民国时期,还是日新月异的新中国时代,始终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,育人文化丰富。早在80年代,南一就率先在体育学科实现分层走班教学。新世纪以来,南一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,人文荟萃,艺体流丹,社团丰富,奥赛出彩,成果显著。近十年来,面对教育新形势,南一主动谋求新发展,在国际交流、大学慕课、学科专长、艺体特长、社团活动等多元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方面成绩显著。

  多元教育成为南一内涵发展、持续发展重要途径。自2017年始,南一立足地域特点和学校历史,以“多元教育”为指引,积极探索教育综合改革实践,并制定了一个具有前瞻性、科学宏远的发展规划:以福建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为抓手,创新“一校两区一分校”的管理模式,多渠道筹措资金,整合办学资源,办学多元化;深化课程改革,建构“课程+”多维立体空间,满足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发展需求;深化教学组织模式改革,创建“课堂+”教学组织模式,推进项目学习、主题学习、问题解决式学习、任务驱动学习及相关评价制度改革,拓宽课堂主阵地;积极扩大“朋友圈”, 努力需求多方合作,创设多元“平台+”,为学生多元化成长、多样化成才搭建“立交桥” 式平台;革新教师招聘模式,外引内育,专兼并举,外请内聘,打造多元师资队伍。

  

 

  深化教改,育人至上——“多元教育”的新举措

  普通高中综合改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,学校育人模式的革新是内涵发展的支点。南一“多元教育”实践,是自内而外、内外结合而形成的育人特色,是追求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发展、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内涵发展的系统性改革阶段性成果,也是一套在高考综合改革新形势下具有鲜明县域特色的办学经验。

  构建“课程+”体系,课程多维度

  南一围绕“立德树人”根本任务,在确保完成国家与地方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,拓宽学校拓展性课程自留地,推进教学组织模式、评价体制改革等配套方案建设,积极构建“课程+”校本课程体系, 实现国家课程校本最优化,“建大学之基、擎中学之旗”凸显成效。

  “课程+”体系:类型多维、要求多层,结构多模、组合多选。将现有“一体二维”课程进行重整,课程维度向国际交流、大学先修、互联网空间、动手实践及社会融入拓展,形成“五维”多类课程体系,强化实验操作、实践体验、研学交流等多重课程要求,构建“课程+大学先修”、“课程+实验室”、“课程+社会”、“课程+国际交流”、“课程+虚拟空间”等“课程+”体系,逐步开发涵盖体育美育、劳动教育、生涯规划教育、学科融合类、海内外研学类、空中课堂等“五育”融合课程模型,逐步深化走班制,推进分层分类教学,提供学生“可选择的课程”,尊重并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,力争做到“一人一课表”,构建立体化、多元化、多层次、多样化校本课程体系。

  优化“课堂+”方案,课堂多样化

  聚焦高考综合改革机遇,梳理南一内外各项资源,构建“课堂+”教学组织模式。在探索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,围绕“五维”课程,牢牢把握国家教育信息化2.0行动机遇,积极深化原有选课走班制度,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阵地功能,加强集体备课提质增效实践探索,推进分层、分类、分项、走班教学,积极构建体现教学教育规律导向的“课堂+”教与学组织模式(“+”即为多元深度融合),推进 “课堂+劳动”、“课堂+社会实践”、 “课堂+实验室”、“课堂+社团活动”、“课堂+互联网空间”、“课堂+研学”等课程实施组织模式创新,构建创新导向的专长型、实践性活动教学体系,密切课程内容与前沿科技发展、学生兴趣特长等联系,强化体验、实践与感悟,线上线下、教室内外结合,推动从“书中学”到“做中学”的转变,促进跨时空学习交流,逐步形成项目学习、主题学习、问题解决式学习、任务驱动学习、活动设计与体验以及展示导向等教学组织形式,落实基础性、探究性、实践性、综合性等校本作业,激发学生创新、创造能力,满足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成长需求,让南一教育组织方式更好适应县域学生个性需求,促进这类学生核心素养达成。

  

 

  创新“人才+”模式,师资多渠道

  师资来源多元化。革新教师招聘模式,面向南安市选拔优秀青年教师,面向全国招聘尤六所部属师范院校本科生、知名高校硕士生,适时招聘博士生,教师地域分布多元化。5年来,先后招聘引进的研究生、外域教师等50余人,为南一注入新鲜血液。同时,盘活校内外各项资源,聘任当地非遗传承艺人或民俗专家为南音、诗词吟诵、木偶戏等课程授课教师,聘请南安知名企业家开设个人奋斗、企业发展等生涯指导教师,邀请知名高校教授、南一校友等定期开设学术前沿讲座及交流活动,盘活地方商会、家委会、校友会、社区及结盟高校等各项资源,实现课程、课堂及师资多元化。

  教师成长多元化。加强校本培养,开辟名优教师成长“绿色通道”,重视名师工程建设,创新校本教研模式,增强集备效率;创新绩效管理,多劳多得、优劳倦管,激发教师活力,提高办学效益;加强党建引领,注重师德师风,倡扬奉献精神,营造爱岗敬业、追求卓越的校风。推进跟岗制度,加强交流合作,派出老师到衡水中学、厦门一中等名校跟岗学习,与泉州教科所、厦门教科院、省普教室、福师大等教科研单位加强合作联系,理念借鉴与经验学习,全方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。

  

 

  推进“平台+”建设,平台多层次

  对于学生未来,南一积极推进学生多元化成长、宽口径升学等“平台+”建设,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选择。如,加强与清北等全国顶尖高校的联系,对频高考综合改革方案,对接前沿学术研究,培养、输送符合高校选拔要求、满足未来30年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学生;与厦门理工、集美大学、闽科大等附近高校共建实验基地,与福师大共建“教育协同创新基地”,使省内高校的高端实验室、优秀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等为我校所用;积极贯彻高校多元化招生政策,为学生创设满足自主招生、高校专项计划、空海民航招飞、免费医学、公费师范生、艺体招考、体育单招等不同层次需求的条件;建设华文教育基地,开展海内外夏令营交流活动,促进与美国、日本、东南亚、台湾、香港等海内外研学交流,开拓学生视野,助力南一学子“屹立南一,眺望世界”。

  理顺“资源+”渠道,办学多元化

  南一要成为百年名校,任重而道远,要放眼长远谋发展,就必须“守正而不守旧,自信而不自大,胆大而不妄为”,要跟上时代求生存,就需要党委政府、社会各界、广大校友、家长的理解与支持,唯此,南一方能行稳致远。因而,我校重视整合资源、凝聚力量,开源节流,多渠道整合资金。

  资金是首要问题。在县域金融形势严峻、资金短缺的情况下,怎么办?开源节流。一方面“节流”,在内部经费支出上精打细算,节约开支;另一方面“开源”,多渠道筹措资金。钱从哪里来?资金难题主要通过三个渠道解决:南一的建设资金由各级政府出;教师福利向社会募捐;学生部分活动经费由家委会分担。上述三大举措,缓和了资金短缺的局面,实现了南一内涵建设的“弯道超车”,同时也开创了以学校办学自主性为基础的多元化办学特色。

  

 

  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——“多元教育”的大蓝图

  不管时代如何变化,“立德树人”根本任务不会改变,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目标不会改变,但是经济环境、成长需求、教育政策等都在发生改变,这都要求我们准确识变、科学应变、主动求变,要因时而变、顺势而为、多元求解,多元教育或许是素质教育切实可行的方案之一。南一“多元教育”实践经验,拓宽了学校发展天地,搭建了学生多元成才的“立交桥”,助力学生的多样性发展,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多彩平台,为南一实现“全国一流的百年名校”这一长远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对县域完中的教育发展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。

  当然,在当下教育新环境下,推进“多元教育”,除了对理念坚守以及努力实践外,许多深层次问题仍待进一步研究与探索,如从“课程+”体系进一步探索涉及学科分层、管理分层等多样分层实践,从“课堂+”进一步探索涉及不同学科、跨学科的多样教学模式,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多样的评价方法、多元选择路径等。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,南一将不忘教育初心,牢记立德树人使命,坚持素质教育,把“多元教育”这张蓝图绘到底!